
在中国,82年拉菲特别名贵。这是因为中国市场是全球拉菲卖得最好以及最贵的市场。但为什么82年拉菲在中国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传奇?这就先要了解1982年到底发生了什么。
一、1982年是20世纪最佳年份
法国波尔多产区是世界闻名的酿酒地,制定了严格的法规来规范葡萄种植,以尊重风土和产区特色。为了忠实反映每一年的天气状况,即使在气候不理想的年份,基本也不允许通过人为手段改善葡萄的质和量。在这种看天吃饭的制度下,好的年份便显得弥足珍贵。
1982年,波尔多迎来了适合葡萄生长的完美年份!这一年春季与冬季气候温暖,7月炎热,8月凉爽,9月阳光充足,收获期气候理想,葡萄品质完美,多个产区的不同级别葡萄酒都获得满分,成为波尔多20世纪以来的“传奇年份”(罗伯特·帕克)
“酒神”罗伯特·帕克曾给82年的拉菲古堡100分的满分评价。当1982年的拉菲古堡还在橡木桶里陈酿熟成时,帕克评价称当年的这款葡萄酒果香浓郁,单宁柔和,陈酿初期已经非常具有活力,甚至以其一生的名誉宣称“1982这个年份是20世纪最佳年份之一,尽你最大努力买82年的葡萄酒,升值空间无限!”
二、拉菲酒庄---波尔多五大一级名庄之一
Chateau Lafite Rothschild,全称翻译过来是“罗斯柴尔德拉菲酒庄”。拉菲酒庄早年专供皇家,曾是法王路易十五的御用酒。波尔多地区与拉菲齐名的一级酒庄共有五个,分别是“拉图,拉菲,侯伯王,玛歌和木桐”,拉菲酒庄是其中之一。
论年份,都是出自1982年;论品质,拉菲与其它四个一级酒庄不相上下,没有比其他四家更有优势,但是什么原因让82年拉菲在中国这么出名?中国人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其中这人和的因素,要归功于被称为“亚洲红酒教父”的香港酒商叶福章先生。叶福章在70年代是负责香港半岛酒店集团采购酒品的商人。1979年国内改革开放后,半岛酒店集团接管了北京建国大饭店,叶福章也成为第一个将红酒引入内地的商人。80年代,叶福章在香港成立自己的公司。有一次,叶福章得到几百箱清仓甩卖的82年拉菲,这事在香港引起了轰动,82年拉菲马上成为身份和财富的象征。社会现象很快反映到电影文化之中,当时繁荣的香港电影业不失时机地将82年拉菲植于影视作品中,香港电影里有钱有势的人都在喝82年拉菲。 97年香港回归后,享受地利的广东商人开始从香港免税店将拉菲一批批地运往内地的酒桌上。2004年内地降低进口葡萄酒关税后,更是加大了这一态势。最后,连罗斯柴尔德集团也感受到中国市场对拉菲惊人的消费能力,开始在中国开展宣传,加深自己在中国消费者心中不可替代的形象。2010年左右,拉菲在中国的价格达到了顶峰,当年的一次拍卖会上,中国买家以150多万元拍下3瓶1869年的拉菲。
三、浪潮过境,回归理性
2012年,中国出台了严厉的反腐倡廉政策,高压之下,官员们再也不敢喝拉菲了,这种变化直接导致了下一年欧洲高档红酒市场的交易猛跌。此后拉菲的价格一路走低,到2015年时,82年拉菲的价格已经不到2011年的一半。
近年来,随着国人消费观念的转变,高性价比的葡萄酒在中国开始赢得市场,喝拉菲反而有些“冒险”:真正的拉菲需选用树龄在30年到40年之间的葡萄酿造,这意味着一些葡萄藤在达到40年树龄后必须换新藤,理论上新藤要经过30年到40年才可以酿酒。有人估算过,拉菲酒庄每年开足马力生产,最高产量不会超过20万瓶。其中全球各王室有1万瓶订单,剩下的19万瓶平均分配给欧洲、美洲和亚洲,其中大中华区每年的配额约4万多瓶。波尔多就那么小,拉菲每年就那么多,喝到正品的概率微乎其微,与其冒着喝到醋的危险,不如选择其他品牌。
四、与拉菲齐名的波尔多五大名庄是什么?
“五大名庄”之说从何而来?
时间回到1855年。当时的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为纪念滑铁卢战役以来的40年和平为名决定于1855年在巴黎也举办世博会。葡萄酒作为国宝级的农产品,肩负皇命。波尔多经纪人联合会将最好的酒庄分为了五个等级,列作名单上呈。其中一级庄有四席:拉菲酒庄、拉图酒庄、玛歌酒庄和奥比昂酒庄(又名侯伯王酒庄)。直到1973年,二级庄的木桐酒庄升级为与拉菲拉图平起平坐的一等酒庄,自此便奠定了一级庄五个席位的格局,至今未变,人们习惯性的将这些一级庄统称为“波尔多五大名庄”。(波尔多五大名庄:玛歌、木桐、拉菲、拉图、奥比昂)
拉菲因其名气而价格居高不下,相对来说其他的四个名庄的价格合理得多,加上品质一直不错,也受到葡萄酒发烧友的追捧。
名门会所拥有五大名庄多个年份的佳酿。在下一期的葡萄酒知识分享中,侍酒师将为大家呈现这五大名庄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敬请关注!